十七世紀.藏傳格魯派釋迦牟尼說法唐卡
- Henry Chin
- 2022年4月29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7月25日
A THANGKA DEPICTING BUDDHA SHAKYAMUNI TIBET, 17TH CENTURY
規格(連同畫框)
W 194 CM
H 145 CM
唐卡興起於吐蕃時期( 西元 7世紀初 - 9世紀中,是今天的西藏地區 )。
Thang-ka 的藏語原意是松樹, 是畫在布幔或紙上的畫像,其題材非常廣泛, 包含了佛本尊像、護法神像等, 乃至於西藏的歷史、民俗種種的生活內容。
藏傳佛教 - 屬於北傳佛教,是佛教傳入西藏的分支,始於松贊干布時期,與當地苯教融合,此前弘期乃是藏傳佛教的基礎。
曾歷經滅佛運動,又於西元10世紀末復興(宋朝初年),爾後發展出並逐漸形成了寧瑪、噶舉、噶當、薩迦、覺囊、格魯等各派的傳承,此一時期稱為後弘期。
主要有四大主流派別寧瑪派(紅教)、噶舉派(白教)、薩迦派(花教) 及 格魯派(黃教)。
規格:寬 194 公分
高 145 公分
唐卡之繪製風格經歷 11-15 世紀的外來影響,於 15-16 世紀發展出西藏本土的風格,突破之前的棋盤式布局、構圖更加活潑,開始出現牡丹花連座及五彩蓮瓣座。
本件是 格魯派 所推勉唐畫風:
承襲印度-尼泊爾的欽則畫派,但加入更多西藏當地的風景&花卉紋飾,服飾描繪也有受到漢地繪畫影響...其造像多注重繪畫線條的運用,工整流暢,法度精嚴而變化豐富,色調亦活潑鮮亮,繪製之人物多懸空於雲端上或風景中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