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格:
高度 68 公分
說明:據佛教大正藏第十九冊
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記載。
藥師佛之形像是左手執持藥器,右手結三界印,著袈裟,結跏趺坐於蓮花臺。
註:藥器又稱無價珠。
遼代佛教造像和五代及宋一樣,
是繼承唐代傳統,因此在遼代的作品中,很容易發現唐之特色。
遼金統治期間,佛教仍然盛行,故佛教藝術亦有相當的成就。
但遼代佛像臉龐不如唐代佛造像渾圓,雙眉弧度稍緩而眼細平,頗有契丹人特色。
其佛造像坐姿挺正,頸直頭抬,腰間束帶圍繫裙裳,衣褶繁複卻流暢有疏密,盡顯露線條變化,蓮座有仰蓮覆蓮,花瓣飽滿微撇,呈優美之曲線,這都是遼代造像獨具的特色,和唐代風格不同。
遼末以後,佛像漸趨臃腫,方頤闊面,兩頰豐厚,而胸肌鬆軟,失卻早期的細膩壯健特色。
金代作品神情益加嚴肅,瓔珞較為繁複。
金代佛造像是承襲遼代佛教藝術傳統,在美術風格上,二者也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。
讀心齋.館藏
預約 02-2702-7767
Commentaires